走過清溪川的觀光客,都會覺得這是一條美麗的河川~流經首爾的市中心,成為市民下班假日休憩的場所,但如果只看到他的風景,你只算認識一半的清溪川,因為知道它的歷史後,你會更讚嘆這得來不易的美麗~


白天的清溪川~



夜晚的清溪川






文章摘錄至不見天日47載 現代漢城重淌“歷史之河”


清溪川已有600年的歷史。1958年在漢城市重建過程中,清溪川在沒有經過治理的情況下被水泥板所覆蓋。1978年,在韓國經濟起飛的年代,在被覆蓋的清溪川上建起了四車道高架橋高速公路,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日車流量達12萬。商家們設置了近千家攤位,形成了著名的服裝、鞋帽、日用百貨集散地。作為“現代化”的象徵,一時間被韓國人引以為自豪。但是,好景不長。巍然矗立的高架橋成了漢城的一塊致命傷,不僅破壞了市中心的美感,而且還污染了環境。高架橋上的堵車,噪音和濃烈的尾氣,讓兩側的商家和居民不堪忍受,也讓市民對高架橋兩側的商家和店鋪望而卻步,致使該地區一片蕭條。


    2002年漢城市市長李明博走馬上任後,立即提出了拆除高架橋修復清溪川的計劃。他說,修復清溪川是漢城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我們要恢復自然和生態環境,恢復城市的個性及歷史風貌,要以嶄新的面貌吸引國際投資者。韓國總統盧武鉉在談到清溪川修復工程時說,從現在起,漢城的發展應該重視的是質而不是量。

    2003年7月1日,漢城市政府斥資3700多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開始了修復清溪川的工程。在短短的2年零3個月中,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們拆除了長達5.9公里的清溪川混凝土高架橋,打開了覆蓋在河道上的水泥板,清除了河床長年淤積的污泥濁水,修建了流經市內的5.8公里長的清溪川護堤。由於長期乾涸,清溪川已經斷流。工程人員又設法從漢江取水,經沈澱過濾後,再透過泵站將水送入清溪川河道,最後再流入漢江。但是,這一工程並不是對清溪川的簡單復原。漢城市政府是以全新的理念來營造以人和自然為中心的城市綠色空間。修復工程人員在河中種植了蘆葦等很多水邊植物,在岸兩旁種植了許多花草並堆砌了造型各異的石頭,並在堤邊修建了文化墻,把清溪川變成了一條文化長廊。漢城市政府還對周邊地區環境進行了綜合治理。在清溪河道上架設了21座連通南北、各具特色的橋梁,把沿岸附近的各類風味小吃都聯接起來。

    目前,修復清溪川的效果已經顯現。在今年7月進行的清溪川通水試驗時,這裏的平均氣溫要比漢城低3.6度。而在復原前,清溪川高架橋一帶的氣溫比漢城的平均氣溫高5度以上。另外,清溪川一帶的平均風速比去年同期快了50%左右,空氣顯得清新了許多。人們還驚喜地發現,河流中已有小魚遊弋,白鷺、野鴨和翠鳥等也在這裏棲息。與此同時,清溪川工程的經濟效益也已逐步顯現。工程還在進行當中,周邊的房價、地價就開始飆升。漢城市政開發研究院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與投資相比,產出效益將達59倍。而且還會在全國產生23.78萬億韓元生產和附加值效果,提供漢城24.4萬個就業機會。預計每年遊覽清溪川的外國遊客人數將達到200萬—300萬名。


一條被忽略47年的臭水溝~因為政府的魄力與決心,重見天日~成為人民重新擁抱的美景,所以整治河川難嗎?環保真的只是浪費錢嗎?真的是跟人民的利益作對嗎?看看清溪川吧~或許政客們應該仔細思考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ts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